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创新
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创新,创新的魅力在于不仅可以通过逻辑方案解决问题,往往也需要一些突破性的想法,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想法,在此需要先讨论一下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创新?
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创新1
什么是创新?
创新最大的作用是便利用户、赢得用户,而非颠覆。颠覆是媒体观察行业的一个结果。举个例子,苹果Apple Pay出现后,大家都质疑其创新性,但是几年过去了,Apple Pay已经在美国站稳了脚根。
为什么?因为苹果帮助用户解决了移动支付上的问题,用户慢慢习惯了它的存在。同样,在和支付宝的竞争中,微信支付并没有强调什么颠覆,但是它给用户带来了很多便利,现在用户使用微信支付的频率不输于支付宝。
创新这件事,起因只因为有一个痛点,其结果就是你把产品做得更好了。拿出更好的产品,比什么都强。正如乔纳森●艾弗所说:想与众不同很容易,想要做到更好却很难。如果忽略了“让产品变得更好”这个前提,创新就很容易变得华而不实,甚至哗众取宠。
好的创新,自然会逐渐赢得市场。爱迪生颠覆了煤油灯,福特颠覆了马车,其依靠的并不是颠覆一切的野心,而是不断努力做出更好产品的决心。
如果你偏离了做“更好的产品”这样 一个主线,无论你憋了怎样的大招,又怎样惊艳了世人,最后都不过是县花一现。
为什么创新?
这就要回归到我们创业的本质中来。苹果在推出Apple Pay时,把用户放在第一位,但对于各个相关方,苹果都提供了令人难以抵挡的诱惑。让产业链里所有相关者都受益,这是创新成功的前提条件。
最好的解决方案,并不意味着没有问题,而是说这个解决方案随着改进越来越好,最终改变了用户的习惯。用户的习惯改变了,我们就成功了,而改变用户习惯的过程,我们从创业的角度称之为创新,但实际上,这个过程几乎总是被动的,是以用户最终的选择作为衡量条件的。
举例来说,相对于过去必须要到河边喝水,桶的创造就是创新。随后,人们花费许多年的时间,不断完善桶,直到其被下一个创新打败。
大家知道什么颠覆了桶吗?自来水。自来水并没有想着颠覆桶,但是自来水更好用,人们从此抛弃了桶。所以事后来看,可以说是颠覆了。
所谓的颠覆性创新,只是针对被淘汰的那个门类而言。作为用户,我们关心的不是是否颠覆,而是创新本身是否有用。
而有用一定是持续性的、坚持改进的。如果让我来定义“创新”",50%的付出是在产品发布前完成的,10%来自新品发布,而40%(也是最重要的进化)来自新品发布以后的不断完善。而所有这一切,最终都是以改变用户习惯为核心的。
如何看待创新?
创新不是一个目的,也不是一个特定的结果,创新是一个过程。创业者每天解决问题的过程,处处都有创新在体现。
微信当年作为一个app多么小,但等它连接了7亿用户时,它就是伟大的产品。微信有很多伟大的创新吗?其实都是细节的、微小的、渐进的修改,但是这些修改持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创新让用户更好、更愉悦地完成其使用目标:更好地与世界相连,更好地满足使用需求,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创新的本质,是让用户有更好的体验,而不是推出华而不实的产品。真正的颠覆是改变用户的习惯,而非产品多么与众不同。推动用户习惯的更迭,你就拥有了用户!
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创新2
一、创新不是灵机一动,而是深思熟虑
提到创新,很多人的直觉就是,脑子灵光一闪,突然想到一个好主意,而这个主意是现在其他人还没想到或提出的。
然而仔细思考,这个论断显然是不成立的,因为具体的创新实践是发生在某个特定领域,针对某个或某类特定问题的解决方案。
要评价一个想法或解决方案是否是创新,首先就要先对这个领域的相应问题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调研。
只有基于详尽调研提出的创新理论才有说服力。
拍脑袋想出来的好主意,也同样需要对领域全面调研后,才能证明其是一种创新。
举个栗子,科研,本身带有创新属性。
读过研究生,搞过研究的人都知道,科研最终是要产出论文或专利等研究成果的。
而所有能够发表的研究论文中,最重要的部分除了自己研究内容的论述,还有背景和前人工作综述。以此为前提,才能说自己做的东西是有创新点的。
同样,在互联网产品设计领域,任何一个新项目启动时,最重要的不是说清楚自己要做什么,而是为什么要做。
需要有详尽的市场调研、行业调研、用户调研、竞品调研等等。
因为只有深思熟虑的思考,才能让创新真正靠谱。
二、创新的核心价值不是想到,而是做到
只有能充分影响物质世界的创新才是有价值的,因此把好的想法实现,并带来实际的产出,才是真正的创新。
1980年以前的美国,培养科学家,衡量科研成果的指标是专利,只要课题产出了专利,就可以顺利结项。
结果很多专利被束之高阁,大量的研究经费也打了水漂,美国的科技一度发展缓慢。
直到1980年拜杜法案出台,鼓励科研带来的产业价值归个人所有,大量的科学家探索产学研结合,入驻企业,自主创业,才逐渐催生了许多伟大的企业和当今科技发达的美国。
这个时代不缺好想法,而是缺能把好想法变成现实的人,创新成功的人很少,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大多数人都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既有好想法,又有强大执行力,还能充分调动资源配合行动的人少之又少。
2011年互联网千团大战,想抓住团购这个风口的企业数不胜数,最终却是王兴率领的美团横扫八方。
其胜利的关键不在于很早就预料到了团购的潜力占领市场,
而是依靠其强大的地推大军,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拿下三四线城市市场,取得盈利后再支持其最终在一二线城市获胜。
把好想法不打折扣地执行下来,是创新精神的内核。
三、创新是改变,是跳出舒适圈
为什么大道理都懂,我们却还过不好一生?
因为我们生活处世容易形成惯性,依靠惯性能过得很轻松,也就是所谓舒适圈。
停留在舒适圈,很轻松,却无法把理想变为现实,得不到需要付出努力才能得到的东西。
在小城市呆久了,会发现小城市的人,想法都不少,尤其是酒桌上什么大道理都能侃侃而谈,但真正能背上包走出去,闯出一番新天地的人,少之又少。
在大城市之所以成功的机会更大,是因为大城市的快节奏,时刻都在推动着人改变、进步、离开舒适圈。
因为只有不断突围,才能不被涌动的人潮甩在身后。
我认识的所有有创新精神的人都是爱折腾的人。
有人工作一段时间取得不俗成绩后,选择重新进入校园读书充电;
还人在国内呆惯了,又出国探索新的挑战。
我非常喜欢的一句名言是“常变以求精”,我相信只有改变才能带来创新。
人类社会有很多兴衰轮回的规律,比如互联网产品生命周期、中产阶级陷阱、历史周期律…、、
要打破这些事物发展的规律,唯一的希望在于创新,不断寻找跳跃的时点,获得新的增长和发展。
创新是一种活在未来的态度,保持创新,不断改变,才能不被当下淘汰。
既要保持思考,又不能停下脚步,还要随时提防舒适区,创新很难,可以说是违背人性的,但创新又是人类创造璀璨文明的.源动力。
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创新3
创新的原因:
1、回顾近代以来世界发展历程,可以清楚知道一个国家、民族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影响甚至决定国家的前途命运。
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创新,国际竞争新优势也越来越体现在创新能力上。谁在创新上先行一步,谁就能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
2、虽然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大而不强、臃肿虚胖体弱问题相当突出,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不强。
总体上看,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
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把创新作为增强发展动力的核心,坚持创新发展,是我们分析近代以来世界发展历程,特别是总结我国改革开放成功实践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
(一)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勇于创新创造的民族禀赋成就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二)改革创新是时代要求
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最突出、最鲜明的特点。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离不开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坚持改革创新是新时代的迫切要求。
1、创新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
2、创新能力是当今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集中体现。今天国际竞争的新优势越来越集中体现在创新能力上。“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3、改革创新是我国赢得未来的必然要求。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三)做改革创新生力军
1、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
(1)增强改革创新的责任感。
(2)树立敢于突破陈规的意识。
(3)树立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
2、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
(1)夯实创新基础。
(2)培养创新思维。
(3)投身创新实践。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
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1、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制定科技强国行动纲要,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
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优化学科布局和研发布局,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完善共性基础技术供给体系。
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制定实施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推进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
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
布局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构建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
2、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发挥企业家在技术创新
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
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3、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造就更多国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
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
加强学风建设,坚守学术诚信。
深化院士制度改革。
健全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
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
支持发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
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构筑集聚国内外优秀人才的科研创新高地。
4、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国家科技治理体系,优化国家科技规划体系和运行机制,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
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实行“揭榜挂帅”等制度。
完善科技评价机制,优化科技奖励项目。
加快科研院所改革,扩大科研自主权。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
加大研发投入,健全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对基础前沿研究支持。
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
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强科普工作,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
健全科技伦理体系。
促进科技开放合作,研究设立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