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思想倾向
陶渊明的思想倾向,陶渊明是东晋末杰出的诗人、散文家、辞赋家。有“田园诗派之鼻祖”和“隐逸诗人之宗”的称号。他的理想生活是没有压迫和战争,人人都可以幸福快乐,安居乐业。接下来就为大家分享陶渊明的思想倾向。
陶渊明的思想倾向1
他的社会理想是朦胧抽象而又具有浓厚的复古主义倾向的。没有战争,没有压迫和剥削,人人安居乐业,幸福快乐。这种理想社会在当时是无法实现的,但他表达了陶渊明的政治抱负,以及广大人民的愿望,具有积极意义。
1、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他在一个玄学盛行,唯美主义支配整个文坛的时代里,以崭新的思想内容的诗作卓立于诗坛,表现出巨大的革新精神。他的诗表现了高远的理想与志趣;劳动生活内容的反映;田园贫困状况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自身的社会思想。
2、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自然,日常生活的诗化,不仅是陶渊明的人生旨趣,也是其田园诗的总体艺术特色。情、景、事、理的浑融;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关于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的田园诗创立了古典诗歌的一个新流派—田园诗派,被历代诗人推崇备至,甚至被看成是“为诗之根本准则”。但陶渊明的每一首田园诗都是他唱响的一曲心路之歌,或借物抒情,或以花讽世,或指桑骂槐……其实都是他发出的血泪呻吟,虽然那血没有流在竹简和纸上,但是他的血和泪都是在心里流淌,流出的是苦和悲,是徘徊和忧郁,是一代人无声的'抗争,是一曲苍凉的悲愤之歌,是他恨世厌俗的铁骨发出的铮铮亢音。他的人格、他的志向、他的诗情在今天对于我们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陶渊明的思想倾向2
第一:陶渊明的思想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是乱世东晋,当时政治污浊,官场黑暗,传统的儒家人格不能得以实现。陶渊明出身于一个世代官僚的家庭,他的曾祖为东晋名臣陶侃,祖茂、父逸都做过太守,外祖父孟嘉做过征西大将军桓温的长史。[②]尽管如此,他的祖和父的官职并不高显,尤其以一种性情冲淡的官史,在当时以势力相尚的社会环境中,不会为其后人建立便利的出身基础的。所以,陶渊明虽曾出仕做官,但不过做到地位低微的参军、县令。[③]而陶渊明是有着儒家传统抱负的人,他在《饮酒》诗中说:“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极显然地表明他的思想,是早已植根于儒家学术思想的土壤中的,而陶渊明早年几次出仕,也正是儒家用仕思想地体现。事实上,自从儒家思想被封建统治者利用作为社会统治思想,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不可避免地在思想上都要多少受其牢笼,连嵇康、阮籍也不例外。
第二:老庄的道家思想也在陶渊明的作品和行为中得以表现。
陶渊明自少好学,并形成高洁品格:“少高有趣”(萧统《陶渊明转》),他在《归园田居》中自述“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爱好大自然,而对人事交往不甚经意。所著《五柳先生传》中也有真确表露:“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他于晚年所作的《与子俨等疏》中,也自述“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欣然有喜。”一生喜爱在大自然环境中生活,不喜结交人物,有此好“闲静”性格因素,非纯是思想观念所致。[④]“闲静少言“为先天性格;“不慕荣利”是一种思想倾向、人生态度,为后天陶冶所形成。同时陶渊明也受到老庄思想的影响,他归到田园,只是与他所不满的现实断绝了某些方面的接触,他仍须继续生活在其所不满的现实生活中。为了对待人生和现实一切,这时道家思想的顺应自然来看待人生,如他在《归去来辞》及《形影神》诗末端所表示的。至于世俗的是非、荣辱、物我、生死之见,他都以道家的齐物思想一概加以泯合,这些在其《饮酒》和《挽诗》中都有较集中的表现。[⑤]
在陶渊明的思想中,虽是同时存在着儒家和道家的两个方面,但二者不仅是不矛盾而倒是互为助益的。他以儒家严正的生活态度来处理自己并反抗现实,他也以道家泯灭一切事物相对界限的哲理来否定现实并安顿自己,因此,他的人生态度既显示又不局促,他的胸襟既高旷又切合实际。
第三:陶渊明生活的社会和家庭环境形成他的放逸个性。
家庭教育传统对陶渊明的思想的形成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其祖慎终如始“,似得陶侃嫡传;其父则“淡焉虚止”,更具东晋名士风韵。陶渊明对于这些,都有所继承,所以他人格中的“高洁”、“慢世”的人生态度也是有家庭教育因素的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