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的理解孩子
父母也是孩子的第一人生导师,也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人,父母的行为方式对孩子的影响也是最大的,那么对于如何正确的理解孩子呢?下面小编来告诉大家如何正确的理解孩子,欢迎阅读,谢谢。
如何正确的理解孩子1
人们常常说,在幼儿教育上,首先要从正确理解孩子入手。这个“正确理解”究竟指的是什么呢?了解孩子的性格情况和兴趣的方向,或者掌握孩子的要求和想法等等,这对理解孩子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可是,如果根据错误的做法和肤浅的方法去理解的话,结果就不会达到真正的理解。所以,为了真正理解孩子,必须要有正确的理解方法。这就是首先要考虑正确理解幼儿的基本方法,也就是对孩子的基本看法。表此基础上就可以考虑具体细致的方法了。
对幼儿的基本看法,有各种不同的观点,本文则从如何去看待和处理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行动的角度上去予以探讨。
幼儿的生活可以说就是游戏。在占其日常生活大部分的游戏活动中,包含着大量的精神活动。包含着这种精神活动的孩子的行动,就是孩子的所有“反应”或者“活动”的反应。如需要母亲、同小朋友说话、猜谜、看画册或者听故事等等都是孩子的“行动”、“活动”或者“反应”。
在这样的行动中,既有象“看书”那种能够直接观察出来的行动,也有象“喜欢老师”那种通过对孩子的活动或者行动的观察而间接推测出来的行动。总之,表现在我们面前的孩子的行动,任何时候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脱离环境的行动是不存在的。这就是说不能脱离环境去考虑孩子的行动。
孩子愿意去野外采集美丽的.花草,喜欢在室外做模仿游戏,乐意在幼儿园看连环画剧和听故事,等等。当孩子进行游戏活动时,在那里一定有包围孩子行动的场面,也就是环境。
通过以上的事例表明,无论什么时候,什么行为的发生都是根据其外在环境有关系的,这也是孩子自然性的一种体现。我们如果需要了解孩子行为的意图,就必须根据环境来具体断定。弄清孩子行为和环境的因果关系,是了解孩子行为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途径。
如何正确的理解孩子2
一、孩子的所有行为都是有目的的。孩子在BABY时期对周围环境和人的反应,并不是无意识的,它其实是孩子通过对自身的体验和与周围人的互动,中学习到的基于明确的行为计划,采取的自发的、有目的的行动。举例来说,当他发现只要他哭泣就会引起大人的注意,他就会在有需要的时候哭泣,如肚子饿的时候。
二、遗传因素在性格塑造上并不起决定因素。遗传因素只是控制了身高、体型、头发眼睛颜色等等外在的生理特征,但是在心理素质、性格特质等方面,遗传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起决定因素。性格和后天的训练、管教、孩子自身的计划、所作所为有更密切的关联。
三、很多孩子追求的目标是希望吸引注意力并让自己成为关注的焦点。他们很多我们认为不可思议的转变,其实可能都来自与这个目标。所以很多令人不解的矛盾现象,剥开来看,其实都是围绕着孩子们的目标而已。比如说书中提到一个孩子一直都是勤奋好学的孩子,突然变得不再做作业,不在乎分数,只对体育感兴趣。爸爸妈妈焦虑的求助心理医生,认为自己的孩子“胸无大志”,医生通过分析却发现正是因为孩子胸有大志,希望成为焦点所以才会有这种转变。原因是他因为转学后,发现自己读书的优势不在,在学业上失去了自己的“光环”,但是在体育上他发现自己比新学校的很多孩子们要强,所以就把兴趣转移到了田径和足球上。
四、“一个人在感受到社会兴趣时会有与他人共处、合作并做出有益贡献的冲动。”这句话很有意思,反过来说,如果他不怎么与人合作和不太愿意遵守规则的时候,很可能就是他对这个社会不太感兴趣的表现。比如说孩子是否举止得体,是否愿意遵守学校和家庭的规则。对于我们教育者的启示是,要营造合作的氛围,让孩子对集体感兴趣,他才可能更愿意遵守班级的规则,并且愿意为了班级做出贡献。其实在上正面管教社会情感课的时候也是强调,孩子们更愿意遵守自己参与制定的规则,让他们有机会为集体服务,找到自己的价值感和归属感,他们会更开心和表现得更好。